- 朱傲然;汪贤禄;褚玉杰;杨春惠;
湖北省是我国板栗主要产区之一,栽培品种和野生遗传资源极其丰富,板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近年来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为探索湖北省板栗产业发展受阻原因,在全省板栗生产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板栗产业情况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摸清了当前湖北省板栗产业的情况及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加大板栗生产新技术培训力度、开展板栗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推广板栗品种区域化种植、实施区域品种改良、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板栗林下复合经济等建议。
2025年03期 v.53;No.211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林;吴桥生;陈娇;冉玲玲;陶勇;姚小华;熊强;
为加快油茶种苗繁育速度,提升种苗品质。本文以‘长林4号’‘长林53号’为试验材料,设计3种容器育苗处理方法(不同基质、不同容器杯规格、不同排放密度种植),比较培育一个生长周期后样本的苗高、地径和分枝数,探究油茶种苗生长适宜条件。结果显示:油菜容器育苗基质宜选择泥土杯,以容器杯规格选择12 cm×20 cm,容器杯排放密度选择25 cm×25 cm种植为宜。
2025年03期 v.53;No.21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莹莹;曾钦朦;李芳;张明刚;许杰;
为了解‘长林’系列油茶不同品种在引种地的性状差异,筛选出在贵州生长表现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贵州5个参试地区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等差异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鲜果质量、果形指数、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产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分值排名为:‘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166号’;不同品种之间性状均存在差异;‘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在贵州总体生长表现较好,‘长林18号’‘长林166号’表现相对较差,可优先推广‘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
2025年03期 v.53;No.211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朔;谯万智;李守剑;尹忠;
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楠木(Phoebe zhennan)在四川省的潜在适生区,为四川省楠木的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对四川省楠木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结果非常好,MaxEnt模型AUC平均值达0.932;海拔、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四川省楠木适生区范围的主要生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4.6%;四川省楠木潜在适生区总面积102716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21.1%,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南部。其中,高适生区面积8332 km~2,占潜在适生区面积的8.11%,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西缘;中适生区面积25654 km~2,占24.98%,多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西缘及西南缘;低适生区面积68730 km~2,占66.91%,主要分布在川北及盆地西南缘。
2025年03期 v.53;No.211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波;张妍;何昕孺;段淋渊;秦垦;
探讨不同外源调节剂对宁夏枸杞(Lycium baibaium L.)不同品种结果枝性状及成花数量的影响,为枸杞增产及机械化采摘提供依据。以‘宁杞7号’‘宁农杞16号’为材料,选用比久、磷酸二氢钾、亚磷酸钾为外源调节剂,分析各种外源调节剂对结果枝性状、成花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系)对外源调节剂的反应有所不同。3种外源调节剂均能使枸杞结果枝长度、粗度增加,而‘宁杞7号’在亚磷酸钾喷施作用下,始花距、叶果比有所降低,但梢部花果数、总花果数、每芽眼花果数均有所提高,其中600倍亚磷酸钾处理下,花果数较对照提高6.3%。‘宁农杞16号’在比久作用下,叶果比有所降低,总节位数、叶片数、梢部花果数、总花果数、每芽眼花果数均有所提高,其中1000倍比久处理下,花果数较对照提高61.5%。综合不同外源调节剂对结果枝性状及成花的影响,发现600倍亚磷酸钾和1000倍比久处理能够提高‘宁杞7号’‘宁农杞16号’的花果数。
2025年03期 v.53;No.211 22-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鑫章;刘绍飞;谭成江;费仕鹏;王登鸿;陈正仁;
探究硬叶兜兰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情况,为就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区内硬叶兜兰的种群数量、生境特征及伴生植物种类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共记录到21个分布点,并设置样方进行调查,其分布呈局部聚集现象,发现个体共3008株,样方内平均种群密度为33.25株·100 m~(-2),其中,开花、结果的个体仅20株;生境选择集中分布于海拔700~800 m,以石灰岩石面为主要生长基质,偏好分布于山顶坡度≥26°的陡峭地形,坡向主要为全坡向和西南坡;样方植被保存完好,共记录到101种植物,分属于54科76属。茂兰保护区硬叶兜兰种群资源较为丰富,但生境选择严格,且有性繁殖能力较弱,需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2025年03期 v.53;No.21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书宇;蔡磊;杨雪;李璇;李振吉;
自然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是将自然资源与教育活动相结合,使参与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与能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本文基于SWOT模型分析方法,以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评估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为类似的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参考。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劣势与挑战,但内部优势明显且外在机遇良好,应充分发挥内在优势,利用外在机遇,运用SO发展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利用资源特色、打造专业团队、规避安全风险、打造特色品牌、设立教育课程等发展建议。
2025年03期 v.53;No.21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琼;钟萍;张快富;陈勇;杨德军;
探明不同肥料对交趾黄檀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培育交趾黄檀优质苗木提供支撑。选用苗木培育过程中常用的缓释肥、复合肥、有机肥、钙镁磷肥4种肥料作为施肥处理,与不施肥作为对照开展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筛选出适宜交趾黄檀苗木培育的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显著。缓释肥(4 g·株~(-1))培育的苗木表现最好,其苗高、地径、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全株干质量相比对照增幅分别为21.75%、19.42%、30.00%、59.26%、38.41%、42.86%,且苗木质量指数最优。综合来看,缓释肥(4 g·株~(-1))最有利于交趾黄檀幼苗的生长。
2025年03期 v.53;No.211 39-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凤娇;龙俊;
比较秋冬季马尾松穗条的内源激素、营养物质、酶的含量和扦插生根效果,为马尾松扦插苗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马尾松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检测内源激素,标准方法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总氮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等5种相关酶的活性,同时进行扦插。结果显示:GA的含量为0.023~0.147 ug·g~(-1),ZT的含量为0.045~0.114 ug·g~(-1),IAA含量为0.03~0.094 ug·g~(-1),ABA含量为0.143~0.492 ug·g~(-1 ),IAA∶ABA比值为0.12~0.42;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总氮含量和C/N均在1月份最高,分别为6.63%、6.78 mg·g~(-1)、30.51 mg·g~(-1)和2.17;SOD为49.52~424.4 U·mg~(-1),POD为25.49~84.61 U·(g.min)~(-1),PPO为29.77~77.94 U·(g.min)~(-1),CAT为198.23~342.94 g FW·min, IAAO为40.22~137.2 ug IAA·(h·ml)~(-1);生根率11月最高,为81.7%,其次是12月,为81.2%。生产中,在保证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可以在11月和12月采穗扦插,以获得马尾松无性繁殖植株。
2025年03期 v.53;No.21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永富;杨宗才;胡窕;杨国超;杨桂芳;潘东妹;
开展白接骨人工培育技术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白接骨地下茎制成保留1节、2节、3节、4节的4种茎段,依次设置8、10、8、6个重复进行地下茎营养繁殖研究。结果表明:4种茎段处理平均出苗率102.65%,其中,1节茎段处理平均发芽出苗率83.75%,2节、3节、4节茎段处理依次为108.5%、110.0%、108.33%。地上部分生长量测定1节、2节茎段处理平均苗高生长量依次为17.0 cm、18.5 cm, 3节、4节茎段处理苗高生长量依次为32.3 cm、36.7 cm。3节、4节茎段处理苗高生长量较高,分别约为1节、2节茎段处理苗高生长量的2倍。白接骨地下茎无性繁殖出苗率高,是可行的营养繁殖途径,地下茎3节、4节茎段处理繁殖出苗率高,且地上部分生长量较大,是地下茎繁殖处理的优选方式。
2025年03期 v.53;No.21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华;师贺雄;何邦亮;王蕾;马正锐;代云;
本文以《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森林组织结构、立地条件、生产力等3个方面的9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江津区的森林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江津区森林健康等级为“良”(E_(max)=0.404 0),综合评价得分为59.27分;评价指标体系中,单位面积蓄积(C9)、龄组(C1)、树种组成(C3)、平均胸径(C7)等4个指标权重值较大,是影响森林健康评价的关键因素。但是树种组成、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等4个指标等级为“良”,在营林措施上进行改进,森林健康状况将得到显著提高。
2025年03期 v.53;No.211 55-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绍朋;郭轶伦;顾国斌;罗永猛;
为探寻天然林保护和经营有效路径,以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的小班数据为基准,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ArcMap 10.8软件提取研究区海拔、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通过对海拔、坡度及坡向的空间分析,研究天然林空间分布特点,探究其分布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天然林在七星关区全域均有分布,总面积为126809.39 hm~2,其中,针叶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85%、阔叶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5.46%、竹林面积占总面积的0.05%、灌木林面积占总面积的68.64%。天然林分布基本在海拔500~2000 m,海拔1000~2000 m是针叶林、阔叶林和竹林集中分布区,海拔500~2000 m是灌木林集中分布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均分布有天然林,竹林主要分布在平坡、缓坡、斜坡,天然林在坡向上的分布趋势差异不大。
2025年03期 v.53;No.211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国彬;代丽;杨焱冰;陈锐;余德会;李鹤;
本文报道了中国贵州唇形科1新记录属——喜雨草属(Ombrocharis Hand.-Mazz.)。喜雨草属为唇形科一单种属,属下仅有喜雨草(Ombrocharis dulcis Hand.-Mazz.)1种,此前仅发现分布于湖南南部和西南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福建尤溪县。贵州的新发现证实了该物种在湘黔桂地区的分布连续性,同时也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华中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2025年03期 v.53;No.21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彬远;罗强;
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查阅,报道了四川种子植物10新记录种(7种、1亚种、2变种),分别为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椭圆叶石楠(Photinia beckii)、美叶油麻藤(Mucuna calophylla)、滇南瓦子草(Puhuaea megaphylla)、平卧长柱杜鹃(Rhododendron longistylum Rehd.et Wils.subsp.decumbens R.C.Fang)、滇北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var.mesembrinum Rehder)、狭叶木樨(Osmanthus attenuatus)、金江鳔冠花(Cystacanthus yangtsekiangensis)、铁梗报春(Primula sinolisteri)及长叶猴欢喜(Sloanea sterculiacea var.assamica)。凭证标本保存于西昌学院植物标本室(XIAS)。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四川种子植物多样性,同时为研究相关类群的起源、扩散路线及分布范围提供了依据。
2025年03期 v.53;No.211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冷天凤;付莉;田小琴;孙建昌;
探究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的生长差异,为贵州省香椿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贵州8个种源香椿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开展苗高、地径、叶片性状和根系性状差异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香椿优良种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的生长指标呈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的生长指标变异系数变幅为9.68%~46.86%。利用隶属函数初步评价出安龙、关岭、凯里这3个种源可作为贵阳地区香椿选育优先考虑的种源。
2025年03期 v.53;No.211 74-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廷忠;梁康;刘明枭;陈荟;
探讨氮磷添加对不同发育阶段香樟树林凋落物生产量及其养分含量变化的响应,为樟树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直接收集法,2022年1—2月,在贵州省国有平浪林场内,选取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并设置标准地,收集香樟树林的凋落物并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中龄香樟树林凋落物生产量最多,成熟林最少;氮磷添加对凋落物年生产量表现为氮+磷>氮>对照;不同凋落物组分和不同处理样地对凋落物总量的贡献均为落叶>落枝>落花>落果>其他,不同发育阶段的香樟树林凋落物主要由落叶和落枝构成,凋落物量中落叶占比最高,为67.99%~71.55%,氮处理、氮+磷处理下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差异显著。氮磷添加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香樟树林凋落物生产量及养分含量均产生了影响。
2025年03期 v.53;No.211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